作者:陳渝仁 醫師
長短腳比你想的更普遍也更重要
長短腳 (leg length discrepancy)在兒童及成人都很常見。據統計,超過90%的人是長短腳。換言之,只有10%的人的雙腳是完全等長的。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多數人雙腳的長度差異小於1公分,人體可以將這1公分以內的差異代償回來,不帶來症狀或後遺症。研究發現,若雙腳長度差異超過1公分,就可能影響步態、身體的穩定性及平衡,甚至造成肌肉骨骼的問題。
長短腳在孩子身上可能造成的問題如下:
- 步態異常:較短的腳會踮腳尖、膝關節及髖關節過度伸直;較長的腳則會腳背向上、膝關節及髖關節彎曲
- 功能性脊椎側彎:不是真的脊椎側彎,而是因為身體想代償回兩邊等高而造成的彎曲。通常站立時較明顯,坐或躺比較不明顯
- 骨盆歪斜或前傾
- 高低肩
- 平衡不佳
- 膝關節或髖關節疼痛、發炎
- 下背痛
- 腰椎小面關節炎
- 腰椎退化
長短腳分兩種:結構性 vs 功能性
治療長短腳之前,要先將長短腳分類,長短腳分為「結構性長短腳」及「功能性長短腳」。
結構性長短腳是雙下肢的骨頭長度確實有差異,原因包括先天骨骼發育異常、小兒麻痹、外傷骨折、生長板問題、感染或腫瘤等因素,造成雙下肢不等長。
功能性長短腳則是骨頭長度正常,但外觀上雙下肢的長度有差異。原因包括肌肉或關節攣縮、韌帶鬆弛、姿勢不良(例如:將重心集中在單腳的三七步、駝背、翹腳等)。
因為結構性長短腳與功能性長短腳的治療策略有差異,因此醫師的首要步驟就是評估孩子是哪一種長短腳。
一分鐘評估孩子的長短腳
- 結構性長短腳
- 功能性長短腳
孩子長短腳怎麼辦?
- 小於1公分:密切觀察搭配復健運動
- 1 ~ 2公分:使用鞋墊由內部墊高
- 2 ~ 5公分:將鞋子由外部墊高
- > 5公分:需使用特殊輔具
若孩子是功能性長短腳,則應該矯正下肢髖部、膝蓋及足踝的姿勢。例如左髖及左膝內轉,儘管兩側下肢骨頭實際的長度沒有差別,外觀上左下肢會比較短。此外關節攣縮、活動度下降及肌肉緊繃無力等也要一併評估,為孩子設計個人化的運動訓練,包括伸展運動、肌力及平衡訓練等。
改善長短腳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 股四頭肌伸展
- 大腿後肌伸展
- 梨狀肌伸展
- 內收肌群伸展
- 蚌殼式 (臀肌訓練)
- 全身伸展
結語
孩子的高低肩、骨盆歪斜可能跟長短腳有關,建議先評估孩子是功能性還是結構性長短腳,依孩子狀況給予鞋墊、姿態調整或運動訓練等治療,避免因長短腳造成的下背痛或關節炎,也讓孩子以自然的姿態行走成長。
跟陳渝仁醫師一起運動長高➜
參考資料
- Gordon JE, Davis LE. Leg Length Discrepancy: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What Do We Really Know). J Pediatr Orthop. 2019 Jul;39(Issue 6, Supplement 1 Suppl 1):S10-S13
- Vogt B, Gosheger G, Wirth T, Horn J, Rödl R. Leg Length Discrepancy- Treatment Indications and Strategies. Dtsch Arztebl Int. 2020 Jun 12;117(24):405-411
- Queiros AF, Costa FG. Leg length discrepancy: a brief review. Port J Orthop Traumatol. 2018.
- Quitmann J, et al. Parental perception of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short stature: literature review and introduction of the parent-reported QoLISSY instrument. Pediatr Endocrinol Rev. 2013;11(2):147-60.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