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6月30日 星期三

維生素C好處多多還能抵抗新冠肺炎?應該如何補充

作者:陳渝仁 醫師          
         黃佳鴻 藥師 


相信很多人吃過維生素 C口含片或是發泡錠,維生素 C可說是相當普遍的營養補充品,而維生素 C雖然常見,好處可是相當的多。

18世紀常見於船員的壞死病,就是因為缺少維生素 C;自從1930年代,人造維生素 C補充品的出現,關於維生素 C增強免疫力的研究越來越多,得過兩次諾貝爾獎的傳奇科學家鮑林 (Linus C. Pauling)更是大力推廣維生素C的好處。近年研究分析發現,維生素C可以縮短感冒的病程,讓人更快恢復,而在運動員及勞力工作者,維生素C更是能縮短一半的感冒病程。

既然新冠肺炎 (COVID-19)跟感冒一樣,是主要以呼吸道為目標的病毒感染,會不會維生素C能幫忙人體抵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呢?如果維生素C對免疫力有幫助,又應該如何補充呢? 我們來看看最新的科學證據怎麼說吧!


認識維生素C


維生素 C 是水溶性維生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維持上皮細胞功能等作用,是人體重要的維生素。然而,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維生素 C,需透過飲食攝取。來源主要有兩個: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 C與化學合成的維生素 C。天然的維生素 C存在於蔬菜與水果中,化學合成的維生素 C則常見於市面上的保健食品與營養補充劑。

此外,維生素C還能參與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減緩壓力與疲勞緊張感,並且活化免疫系統,促進T細胞與B細胞的成熟,對抗細菌或病毒,可能因為上述功效,研究發現維生素C補充可以減少約10%的感冒病程。

僅管如此有這麼多好處,維生素 C並非多吃多健康。過高劑量的維生素C可能帶來不適,如噁心、嘔吐、心灼熱、胃痙攣、頭痛及嚴重下痢等反應。

維生素C如何攝取


  • 天然維生素C
  1. 水果類:檸檬、櫻桃、芭樂、番茄、柳丁、奇異果、柑橘類、棗類等,以每100g計算,芭樂維生素C含量約為139.9mg、金黃奇異果90.1mg、柳丁為41.2mg,柑橘則有25.5mg。
  2. 蔬菜類:辣椒、綠芽菜、花椰菜、甜椒、香椿、芥菜、甘藍、苦瓜、薯類等,但維生素 C 易溶於水,不耐熱且易受氧化破壞,長時間烹煮會使之流失,建議烹調時可採用涼拌或快炒的方式。
  • 化學合成維生素C:常見於市面上的保健食品與營養補充劑,樣式有錠劑、膠囊、發泡錠、針劑、粉末等。


維生素C建議攝取量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從出生至12歲之兒童,維生素C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40~80毫克不等、13歲以上則為每天100毫克。好消息是從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資料的3次調查中,發現不論在任何年齡層,維生素C的攝取量皆可達到 100毫克。

以一般成年人而言,一天建議基本攝取量為100毫克,上限為2000毫克(=2公克),只要遵行衛福部所推行的三蔬二果,每天吃到3份蔬菜(300公克,或煮熟後1碗半)、2份水果(2個成人的拳頭大小),就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不必額外攝取,若透過飲食無法攝取足夠維生素C,則可額外補充。

因為人體無法合成維生素C,須每天攝取補充,不論從天然飲食或化學合成補充品獲取維生素C,皆應適量攝取即可。至於更高劑量維生素C對於疾病的預防或治療,科學證據尚未充足,尚需更多研究深入探討其使用劑量、有效性及安全性。

維生素C與新冠肺炎(COVID-19)


維生素C在免疫系統扮演重要的角色。維生素C可以促進T細胞及B細胞的成熟分化,並且幫忙抗體的生成。此外由於維生素C跟上皮細胞的功能有關,足夠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維持上皮細胞的功能,幫人體屏蔽外來病原體。

此外,維生素C的抗氧化及抗發炎效果,在人體面臨嚴重發炎反應,或是失去控制的免疫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時,可以發揮類似清道夫的角色,掃除過多的自由基及發炎物質、保護人體。

有研究發現,維生素C補充可以減少肺炎的嚴重度及住院天數;那如果是新冠肺炎造成的嚴重敗血症,維生素C有效嗎?一個研究發現,94%新冠肺炎重症的病人,體內的維生素C濃度低到幾乎偵測不到;另一個研究則發現,積極為新冠肺炎重症病人補充維生素C,可以增加血氧濃度。

不過由於相關的研究不夠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目前建議新冠肺炎輕症病人維持現有的維生素C建議補充劑量,新冠肺炎重症病人是否要積極給予維生素C補充,則需更多研究證實它的效果。


結語


維生素C對於免疫系統的幫助有明確醫學證據支持,而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維生素C對於新冠肺炎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許多醫學研究持續進行中,期待找出維生素C對於新冠肺炎治療及預防的建議攝取劑量。

等待研究結果的同時,還是要維持維生素C的建議攝取量,讓我們的免疫系統頭好壯狀,畢竟新冠肺炎病毒不是唯一的敵人,我們隨時都需要強力的免疫系統為我們掃除外敵!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Vitamin C. (2021, April 21).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https://www.covid19treatmentguidelines.nih.gov/therapies/supplements/vitamin-c/
  2. Berger, M. M., Herter-Aeberli, I., Zimmermann, M. B., Spieldenner, J., & Eggersdorfer, M. (2021). Strengthening the immunity of the Swiss population with micronutrients: A narrative review and call for action. 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43, 39–48.
  3. Hemilä, H., & Chalker, E. (2013). Vitamin C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common cold.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原文刊登於Heho健康網站)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攝取維生素D 有助於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嗎?

作者:陳渝仁 醫師          
         黃佳鴻 藥師 


新冠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至今看不到終點,疫苗可能可以帶我們走向疫情黑暗盡頭的光明,而有沒有其他我們自己可以做到,並且降低染上新冠肺炎的機率與嚴重度的方法呢?「運動」是已經被普遍認為可以增強免疫力對抗新冠肺炎的方法。另外,根據目前科學證據,在眾多營養補充品中,維生素D(Vitamin D)被認為具有幫忙身體對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潛力。

有什麼方法可以攝取維生素D?


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維生素D分成D2與D3兩種型態,D2主要來自植物(例如蘑菇、香菇、洋菇);D3可以由動物營養攝取(例如魚類、牛奶、蛋、魚肝油),也可以由我們的皮膚製造,當肌膚從陽光當中接觸到特定波長的紫外線(290-315nm) ,便能促進自身維生素D3的合成,因此維生素D又名「陽光維他命」。

相較於維生素D2,維生素D3比較能被人體轉化為活性態的維生素D,因此能更有效率的幫助鈣質吸收以及活化免疫系統,也因此營養補充建議以維生素D3優先。



維生素D在體內的主要作用

  • 幫助小腸吸收鈣質,以維持正常的血鈣濃度,也能預防因低血鈣引起的肌肉抽搐。
  • 增加成骨細胞 (osteoblast)對鈣的再吸收,減少骨質流失並且幫助骨骼鈣化。
  • 降低鈣離子與磷酸鹽的排泄,維持適當的血鈣及血磷濃度,避免骨質疏鬆。

此外,研究指出,許多免疫細胞(包括巨噬細胞、T 細胞及B 細胞)有活性維生素D的受體,意思是維生素D可以連接免疫細胞,告訴免疫細胞該出門工作攻擊外敵了,因此維生素D也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



維生素D與新冠肺炎的關係?


維生素D可以調節免疫系統、減少發炎反應、活化免疫細胞去攻擊外來入侵者,例如細菌及病毒。維生素D也已經被證實可以講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嚴重度,因此維生素D幫忙免疫系統的能力在科學界不是新聞,那麼維生素D對於抵抗新興的傳染病——新冠肺炎,有幫助嗎?

西班牙研究發現,維生素D補充可以降低新冠肺炎感染後進展為重症的機會,推測可能是因為維生素D可以調節免疫系統,減少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而狂亂的細胞激素風暴會使免疫系統不分敵我的無差別攻擊,造成致命的肺炎。

美國也有研究發現,血中維生素D的濃度越高,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越低。雖然維生素D透過何種機轉降低新冠肺炎的感染率尚待更多研究證實,歐盟疾病管制中心 (European Centre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建議醫師根據現有證據,在合理安全的範圍內給予營養補充建議;而斯洛維尼亞更是建議在高齡、多重慢性疾病等高危險群,更積極地給予維生素D補充。

維生素D的建議攝取量


根據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資料,發現台灣超過九成的人,血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建議出生至 12 個月嬰幼兒、1~18歲之兒童與青少年、19~50歲之成年人及孕婦、哺乳者,其維生素D的足夠攝取量為每天10 μg (400 IU),51~70歲與70歲以上之國民則為每天15 μg (600 IU)。

生活中攝取維生素D的方法


若長期攝取低於建議量、曬太陽的時間明顯不足或腸道吸收不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維生素D 缺乏,建議以下方法補充:
  • 曬太陽:肌膚從陽光當中接觸到特定波長的紫外線(290-315nm) ,便能促進維生素D3 合成。一天30分鐘,四肢及臉部曬到太陽就足夠,但是要避免正中午,以免曬傷。
  • 植物來源:蘑菇、香菇、洋菇、黑木耳。
  • 動物來源:鮭魚、秋刀魚、牛奶、蛋。


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注意事項


補充維生素D對抗新冠肺炎的劑量尚未有統一的標準,多數國家目前建議維持既有的攝取建議。值得注意的是,成人一天勿攝取超過2000IU,否則可能在身體累積過多維生素D,小則引起噁心、嘔吐、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情況,嚴重則因過度增加血鈣濃度,導致高血鈣症,使得血管與組織器官鈣化,進而損壞心臟血管與腎臟。

維持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可能有助遠離新冠肺炎重症


維生素D對於骨質的保護及免疫系統的調節已經是學界公認的事實,而維生素D對於抵抗新冠肺炎的作用還在持續研究中,根據最新的研究結果,維生素D的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建議依照目前的指引,維持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不僅保護骨頭,更可能讓你我遠離新冠肺炎重症。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Adams, J. S., & Hewison, M. (2010). Update in vitamin D.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95(2), 471-478.
  2. Grant, W. B., Lahore, H., & Rockwell, M. S. (2020). The Benefits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for Athletes: Better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Risk of COVID-19. Nutrients, 12(12), 3741.
  3. Darko Siuka (2020).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Mayo Clin Proc. 2020 Aug; 95(8)
  4. Entrenas Castillo, M., Entrenas Costa, L. M., Vaquero Barrios, J. M., Alcalá Díaz, J. F., López Miranda, J., Bouillon, R., & Quesada Gomez, J. M. (2020). “Effect of calcifediol treatment and best available therapy versus best available therapy on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COVID-19: 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The Journal of Steroid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03, 105751
  5. Kaufman, H. W., Niles, J. K., Kroll, M. H., Bi, C., & Holick, M. F. (2020). SARS-CoV-2 positivity rates associated with circulating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PLOS ONE, 15(9)

(原文刊登於Heho健康網站)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


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復健科醫師教你調整居家工作環境



門診進來一位30多歲的女性,從三級警戒開始她都在家工作,操作電腦常常一坐就是半天, 更沒想到在家工作的負擔比平常上班還要大。這兩天開始,兩腳痠麻到不行。診察後我告知她是腰椎椎間軟骨凸出,壓迫到坐骨神經了。 她不解, 為何才兩星期在家上班就弄到這樣,想到這疫情恐怕還一時無解, 居家上班會是常態。如何是好?

新冠肺炎(COVID-19)三級警戒持續,在家工作成為許多人的新常態。居家上班兩週,有沒有開始肩頸痠痛、腰痠背痛,而且越來越不舒服的趨勢?早上還好,到了中午有點怪怪的,到下午就渾身筋骨不對勁?如果你有上面的狀況,有可能是居家上班的工作環境需要調整了。

辦公環境與肌肉骨骼關節疼痛


研究顯示,上班族工作環境包括電腦桌、椅子及滑鼠的高度及擺設,都會影響肌肉骨骼關節的受力,甚至造成疼痛不適。

舉例來說,頭部前傾會使頭的重量無法由中軸承受,造成頸椎受力增加,實驗顯示頭部每往前1公分會增加頸椎壓力1.2公斤,長久下來可能使頸椎提早退化或造成椎間盤突出,甚至壓迫神經。此外,頭部前傾還會拉扯背部的斜方肌及菱形肌等肌群,造成肌肉拉傷及痠痛。摸摸你的上背部,有沒有覺得緊繃硬梆梆?

你說復健科醫師怎麼管這麼大,連居家辦公環境都要管?是的,因為復健科醫師的任務除了治療疼痛,更是防範疾病於未然,畢竟許多痠痛、疼痛都是來自生活中的點滴累積。多一分調整,少一分小痛變大病的可能。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居家辦公環境應該如何調整,才不會讓你的身體哭泣。


居家辦公環境面面觀


  • 坐好坐滿,靠腰靠背
  • 坐到椅子最底部,讓腰背支撐不要懸空;若背後有空洞感,可以加上靠墊。舒服的姿勢應該是腰桿打直、下巴微收,頭部正中不前傾,肩膀放鬆不聳肩。

  • 手肘撐好,手腕輕鬆
  • 桌子的高度應該讓手肘自然以90度垂放在桌上,將上臂的重量轉移到桌上,手肘再向前遠離身體10-15公分以內,避免聳肩。以軟墊支撐手腕,或使用有柔軟凸起支撐手腕的滑鼠墊,以避免手腕過大的壓力壓迫正中神經,造成腕隧道症候群。

  • 螢幕上緣,對齊視線
  • 螢幕的上緣應該對到視線的正前方、與視線平行。螢幕與眼睛的距離約40-70公分,讓肩頸放鬆避免駝背,簡單的測試方法是將電腦常用視窗開好,需要看細節時也不須身體前傾,才是適宜的螢幕與身體距離。


  • 常用設備,靠近身體
  • 鍵盤、滑鼠、平板等需要經常使用的設備勿距離身體太遠,避免手肘過度向外伸展、以及過度拉扯肩膀肌腱。

  • 雙腳放平,輕鬆貼地
  • 椅子的高度應該讓雙腳可以輕鬆自然平放地上,若需要踮腳尖,可能使小腿肌肉緊繃。避免翹二郎腿或盤腿,否則可能使髂脛束、臀肌或梨狀肌過度緊繃甚至造成疼痛。若腳懸空,可以在腳下放置腳凳補償懸空的高度。

  • 靠坐床上,萬萬不可
  • 坐在桌子前面好累,反正在家工作別人看不到,乾脆靠坐到床上拿著筆電工作?靠坐床上會使上半身沒有依靠,上背到肩頸的肌肉都被迫緊繃出力,很快會引起肩頸酸痛,腰椎及骨盆的受力也不當,下背及後腿的痠痛必然如影隨形,因此萬萬不可靠坐床上工作。


肌肉已經緊繃不舒服了,怎麼辦?


太晚看到這篇文章,已經在家工作一陣子,渾身痠痛不對勁了嗎?可以試試下面的活動,伸展一下筋骨。

每30分鐘起身動一動,室內散步:
  • 弓箭步伸展大腿肌肉
  • 貓式伸展背部肌群
  • 橋式訓練到臀大肌與腿後肌
研究報告指出,超過半小時的坐姿易導致腰椎椎間盤明顯受力, 增加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的機會。因此若出現四肢酸麻的感覺,需當心可能已經有神經壓迫症狀,建議至復健科門診做進一步評估及檢查。



結語


對上班族而言,辦公環境大概是除了床以外,每天待最久的場域。在家工作更要將居家環境做適當的調整,讓自己在身體舒適的狀態下工作,千萬別疫情還沒過去,身體就已經拉警報了!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Marcus, M., Gerr, F., Monteilh, C., Ortiz, D. J., Gentry, E., Cohen, S., Edwards, A., Ensor, C., & Kleinbaum, D. (2002). A prospective study of computer users: II. Postural risk factors for musculoskeletal symptoms and disorders.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41(4), 236–249.
  2. Nordin, M. (2021). Basic Biomechanics of the Musculoskeletal System (Fifth, North American ed.). LWW
(原文刊登於康健網站 - 醫生這樣說)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