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孩子高低肩、長短腳是脊椎側彎嗎?脊椎側彎全解析


小婷剛滿11歲,出落得亭亭玉立,近一年來長高了10公分,然而小婷媽媽覺得小婷打直身體時兩邊肩膀好像不等高,走起路來也不是很穩,彷彿雙腳長度不一樣,小婷媽媽想起聽鄰居說過,鄰居的女兒青春期時長高長得快,但脊椎也歪了,最後還去醫院開刀。小婷媽媽開始擔心小婷會不會是脊椎側彎......

為什麼會脊椎側彎?


脊椎側彎可能是原發性或肇因於其他疾病,例如腦性麻痺、神經肌肉疾病或馬凡症候群(Marfan’s syndrome)等。兒童青少年(10~18歲)的脊椎側彎超過8成是原發性,意思是原因不明,醫學界尚未找到明確造成這類脊椎側彎的原因,目前認為有可能跟遺傳、生長激素分泌異常、前庭平衡感覺等有關,然而兒童青少年原發性脊椎側彎明確的致病原因仍未明朗。本文以下討論以原發性脊椎側彎為主。

脊椎側彎的定義是站立時,脊椎側彎的角度超過10度。據統計,每100個孩子就有3個有脊椎側彎。若脊椎側彎的角度超過20度,則需要密切追蹤並且給予孩子適當的治療,若不處理,其中10%孩子的脊椎側彎會逐漸惡化,產生背痛或呼吸受限等症狀,其中女孩脊椎側彎惡化的風險比男孩高出10倍。

何時要懷疑孩子有脊椎側彎?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看起來高低肩或長短腳而就診評估脊椎側彎。脊椎側彎常見的症狀包括:
  • 肩膀或肩胛不等高
  • 腰部髖部不等高
  • 手自然下垂時,與身體的距離兩側不同
  • 肋骨突出,甚至使呼吸受限
  • 腰背疼痛。據統計27~59%脊椎側彎的孩子有疼痛問題
  • 頭部歪斜
  • 若嚴重脊椎側彎可能壓迫神經,甚至造成肢體痠麻無力

一分鐘評估脊椎側彎


如果懷疑孩子有脊椎側彎,可用「前彎測試」做初步評估。
身體向前彎,讓手貼近腳掌。從背後觀察,若背部左右側高低不平,則可能是脊椎側彎



孩子脊椎側彎怎麼辦?


若懷疑孩子有脊椎側彎,醫師第一步會評估孩子是原發性脊椎側彎,還是其他例如神經肌肉疾病造成的脊椎側彎,此外部分孩子的脊椎側彎主因是長短腳,而脊椎側彎只是代償性,此時就需要用鞋墊矯正長短腳,才能治本。

疑似脊椎側彎的孩子初步需要到醫院接受X光檢查,一則是確定脊椎側彎的角度及方向,一則是評估孩子目前的發育狀況,預測脊椎側彎惡化的可能性。孩子若有下列情形,則脊椎側彎有較大的惡化可能性。
  • 小於12歲
  • 女性
  • 初經前發現脊椎側彎
  • 脊椎側彎診斷時角度就大於20度
  • S形側彎或胸椎側彎
  • 髂骨骨化程度較低,表示孩子在發育前期

脊椎側彎可以治療嗎?


醫師一般會依照脊椎側彎的角度及進展速度建議治療方向:
  • 脊椎側彎10 ~ 19度:密切觀察,每6個月照一次X光
  • 脊椎側彎20 ~ 29度:運動訓練並且考慮使用背架
  • 脊椎側彎20 ~ 29度,且每6~9個月增加超過5度:建議使用背架並且運動訓練
  • 脊椎側彎30 ~ 39度:建議使用背架並且運動訓練
  • 脊椎側彎40 ~ 49度:建議開刀,或者先穿背架一陣子觀察
  • 脊椎側彎>50度:建議開刀

脊椎側彎在兒童青少年的特別之處在於,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長高也可能使脊椎側彎惡化,在快速成長期時特別明顯。因此密切追蹤、早期介入是對孩子最好的做法,其中運動訓練及背架是醫師最常使用的武器。
  1. 運動訓練:脊椎側彎運動訓練的流派眾多,主要理論基礎是強化脊椎穩定肌群,包括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骨盆肌群及腹橫肌(transverse abdominal muscle)等,增加肌群的穩定度及平衡,此外也包括核心肌群的強化,讓身體維持正確的姿態。
  2. 背架:以往的觀念是孩子一天要穿23小時的背架來預防脊椎側彎惡化,唯一可以脫離背架的時光是洗澡。新的醫學研究告訴我們,孩子一天穿背架的時間超過13個小時就可以有顯著的效果。

脊椎側彎的復健運動這樣做


脊椎側彎是3D的扭轉,不只是二度空間的彎曲,因此比一般的運動治療需要更密切的評估及指導,建議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運動訓練會比較安全有效。下面是簡易在家可以做的脊椎側彎復健運動。
  • 背部伸展
  • 超人式
  • 橋式 (臀橋)
  • 伏地挺身變化式

結語


兒童青少年的脊椎側彎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減緩惡化速度甚至改善。脊椎側彎角度小於40度的話,可先以保守治療為主,包括運動訓練及穿戴背架,並且密切觀察角度的變化。讓孩子遠離脊椎側彎,尾閭中正神貫頂,打直腰桿大步走!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Stirling, A. J., Howel, D., & Millner Et Al., P. A. (1997). Late-onset idiopathic scoliosis in children six to fourteen years old. A cross-sectional prevalence study.. Journal of Pediatric Orthopaedics, 17(2), 275.
  2. Schlösser, T. P., Colo, D., & Castelein, R. M. (2015).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Seminars in Spine Surgery, 27(1), 2–8.
  3. Théroux, J., Le May, S., Fortin, C., & Labelle, H. (2015). Prevalence and Management of Back Pain i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Pain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0(3), 153–157.
  4. Effects of Bracing in Adolesc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2014).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0(7), 680–681.
  5. Effects of corrective, therapeutic exercise techniques on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2018). Archivos Argentinos de Pediatria, 116(4).
  6. Weinstein, S. L., Dolan, L. A., Wright, J. G., & Dobbs, M. B. (2013). Effects of Bracing in Adolesc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9(16), 1512–1521.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