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渝仁 醫師
阿鳳最近繞操場散步時走到轉彎處就覺得右膝不太穩,有時會有卡住的感覺,而且右膝明顯比左膝腫脹,本來想說會不會自己好,但是已經一個多月了還是感覺怪怪的,而且右膝的腫脹沒有消去。
在兒女半逼迫下,阿鳳終於決定到復健科門診就醫。醫師檢查後,告知阿鳳可能是膝蓋半月板撕裂。阿鳳想起兒子之前打籃球受傷,醫師的診斷也是膝蓋半月板撕裂,但是自己又沒有打球或受傷,半月板怎麼會撕裂呢?
膝關節主要由股骨(大腿骨)及脛骨(小腿內側骨頭)相接構成,然而兩塊堅硬的骨頭若直接碰撞,無法做到膝關節的彎曲與伸直。
膝蓋半月板由內外兩塊新月型的纖維軟骨構成,作為股骨及脛骨之間的緩衝墊,主要作用有:
此外,由於半月板靠內側的中心部位(註:非指內側半月板,而是內外半月板的中心部位)血流供應較差,故自我修復功能也較差,因此半月板的中心部位受傷的比例較高。
若是小的半月板撕裂,多數病人可以持續行走,甚至繼續做造成傷害的活動,例如打羽球、籃球,然而疼痛及腫脹感會在未來24小時逐漸變嚴重,而且在膝蓋做扭轉動作時帶來疼痛。部分病人在半月板撕裂數週後才有較明顯的症狀,常見症狀如下:
膝蓋半月板撕裂很常見,原因分成急性及慢性。
急性膝蓋半月板撕裂常肇因於行進間變換方向時,膝蓋彎曲而且扭轉,這個動作會給半月板帶來壓迫、轉動力矩及剪力。簡單來説,就是給作為緩衝墊的半月板施加過度的壓力,因而撕裂,常見於籃球、羽球、足球、桌球等需要快速減速及變換方向的運動。另一個急性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原因則是外傷造成的直接撞擊,例如車禍或跌倒。
慢性膝蓋半月板撕裂常見於較年長的病人,可能幾乎沒有膝蓋扭轉或外傷也沒有症狀,一般認為可能跟膝關節退化有關,也是膝關節退化的表現之一。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症狀常常很不明顯而且不特別,因此診斷會將致病的機制(例:外傷或是膝蓋扭轉)納入考量。
由於膝蓋內側半月板常合併內側副韌帶及前十字韌帶損傷,醫師會同步評估上述構造,並且以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膝蓋半月板及周遭組織的狀況,是否有內外側韌帶受傷、或膝蓋積液。
X光無法照出半月板,主要用以評估膝關節退化程度、是否有半月板鈣化或是游離骨的存在。核磁共振可以更明確地顯示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程度及位置,然而若非考慮手術,並不是非做不可。
第一階段:膝關節活動度訓練
什麼是「膝蓋半月板 」?
膝關節主要由股骨(大腿骨)及脛骨(小腿內側骨頭)相接構成,然而兩塊堅硬的骨頭若直接碰撞,無法做到膝關節的彎曲與伸直。
膝蓋半月板由內外兩塊新月型的纖維軟骨構成,作為股骨及脛骨之間的緩衝墊,主要作用有:
- 分散膝蓋的壓力
- 減少活動時的摩擦
- 穩定膝關節
此外,由於半月板靠內側的中心部位(註:非指內側半月板,而是內外半月板的中心部位)血流供應較差,故自我修復功能也較差,因此半月板的中心部位受傷的比例較高。
膝蓋半月板撕裂有什麼症狀?
若是小的半月板撕裂,多數病人可以持續行走,甚至繼續做造成傷害的活動,例如打羽球、籃球,然而疼痛及腫脹感會在未來24小時逐漸變嚴重,而且在膝蓋做扭轉動作時帶來疼痛。部分病人在半月板撕裂數週後才有較明顯的症狀,常見症狀如下:
- 疼痛
- 膝蓋活動度受限
- 膝蓋僵硬或腫脹,常是膝關節內有積水
- 膝蓋不穩、甚至有突出移位的感覺
- 膝蓋在某個角度卡住
- 膝蓋活動時有種說不上來的怪,主因是本體感覺受到影響
為什麼會膝蓋半月板撕裂?
膝蓋半月板撕裂很常見,原因分成急性及慢性。
急性膝蓋半月板撕裂常肇因於行進間變換方向時,膝蓋彎曲而且扭轉,這個動作會給半月板帶來壓迫、轉動力矩及剪力。簡單來説,就是給作為緩衝墊的半月板施加過度的壓力,因而撕裂,常見於籃球、羽球、足球、桌球等需要快速減速及變換方向的運動。另一個急性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原因則是外傷造成的直接撞擊,例如車禍或跌倒。
慢性膝蓋半月板撕裂常見於較年長的病人,可能幾乎沒有膝蓋扭轉或外傷也沒有症狀,一般認為可能跟膝關節退化有關,也是膝關節退化的表現之一。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膝蓋半月板撕裂
- 旋轉測試
- 手扶牆,患側腳單腳著地,膝蓋彎曲20度
- 身體及膝蓋左右旋轉
- 若膝蓋感覺疼痛、卡住或不穩的感覺,就可能是半月板撕裂
膝蓋半月板撕裂怎麼辦?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症狀常常很不明顯而且不特別,因此診斷會將致病的機制(例:外傷或是膝蓋扭轉)納入考量。
由於膝蓋內側半月板常合併內側副韌帶及前十字韌帶損傷,醫師會同步評估上述構造,並且以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膝蓋半月板及周遭組織的狀況,是否有內外側韌帶受傷、或膝蓋積液。
X光無法照出半月板,主要用以評估膝關節退化程度、是否有半月板鈣化或是游離骨的存在。核磁共振可以更明確地顯示膝蓋半月板撕裂的程度及位置,然而若非考慮手術,並不是非做不可。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治療方法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短期幫助急性止痛,建議不要連續使用超過7天。
- 冰敷:每4 ~ 6小時冰敷15分鐘,同時將腳抬高過心臟高度
- 護具:若劇烈疼痛,建議使用柺杖等助行器輔助行走。若股四頭肌肌力不足或常有膝蓋不穩的感覺,可使用固定臏骨的護具
- 物理儀器復健治療:電療、熱療、雷射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
- 徒手復健治療:由治療師執行關節鬆動、軟組織按摩等技術
- 超音波導引注射:經由超音波導引,復健科醫師可以精準注射、治療患處。可能使用的藥物如下:
- 類固醇:當關節內有急性積水或積血,可透過超音波導引將積液抽出,單次注射少量類固醇。
- 高濃度葡萄糖:可注射高濃度葡萄糖刺激膝蓋半月板及周邊組織自我修復,優點是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但理論上效果比起PRP會差些,且通常需要治療不只一次。
-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相較於高濃度葡萄糖是刺激組織自我修復,PRP更進一步,直接將生長因子送到需要修復的組織。2021年4月發表的研究發現,退化性半月板撕裂經過4次PRP注射,膝蓋疼痛及功能都有顯著的改善,而且效果可以持續到12個月
- 羊膜/絨毛膜萃取物:羊膜/絨毛膜萃取物是較新的治療方法,富含胎膜中萃取出的生長因子、膠原蛋白、細胞激素等促進組織修復的物質。跟PRP最大的差別在於,年紀較大的人,PRP內含的生長因子及修復物質比不上年輕人,可能會影響治療效果,而羊膜/絨毛膜萃取物是來自初生嬰兒的胎盤,因此生長因子跟修補組織的材料一應俱全;而胎膜是母體跟嬰兒之間的橋樑,自然沒有抗原排斥的問題,因而不用擔心異體組織的排斥
- 手術: 若急性症狀在24 ~ 48小時內緩解且關節活動度正常,保守治療即可。然而下列情形會考慮手術治療
- 膝蓋活動角度嚴重受限且卡住
- 合併前十字韌帶受傷
- 經過保守治療3 ~ 6週但進步有限
膝蓋半月板撕裂的復健運動
第一階段:膝關節活動度訓練
- 膝蓋伸展
- 趴在床上,膝蓋以下凸出床緣
- 小腿綁上重量
- 利用地心引力下拉,讓膝蓋完全伸直
- 維持10 ~ 30秒,膝蓋彎曲讓足部抬高2秒,再放下膝蓋
- 一個循環做3 ~ 5次,一天做3個循環
- 膝蓋彎曲
- 趴著,彈力帶一端綁在腳上、一端由手握住
- 將彈力帶往頭的方向拉,讓膝蓋完全彎曲
- 維持10 ~ 30秒,放鬆膝蓋2秒,再拉彈力帶
- 一個循環做3 ~ 5次,一天做3個循環
第二階段:肌力訓練
第三階段:穩定協調訓練
- 膝蓋伸直
- 彈力帶繞一圈,圍住穩定物體及膝蓋
- 膝蓋微彎,伸直向後抵抗彈力帶
- 維持10秒鐘,然後回到起始姿勢休息10秒鐘
- 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做3個循環
- 股四頭肌訓練
- 背靠牆,雙腳在牆前方約30公分
- 背往下滑,直到大腿與小腿大約成90度
- 感覺大腿前側股四頭肌出力緊繃
- 維持10秒鐘,然後回到起始姿勢休息10秒鐘
- 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做3個循環
- 橋式(臀橋)
- 正躺,背部貼平地面,腳掌踩地,髖部與雙腳同寬
- 腹部收緊感覺下壓,讓背部跟地面沒有間隙
- 大腿用力讓臀部抬高,背部呈直線,膝蓋在腳踝正上方
- 維持10秒鐘,然後回到起始姿勢休息10秒鐘
- 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做3個循環
第三階段:穩定協調訓練
- 平衡穩定訓練
- 雙手抱胸、患側單腳站立5秒鐘,再雙腳站5秒鐘
- 穩定度沒問題即可改站在不平穩的地面 (例如墊子)
- 一個循環做5次,一天做3個循環
- 原地高踏步,膝蓋抬高到胸口高度
仁仁好關鍵
- 膝蓋半月板由內外兩塊新月型的纖維軟骨構成,作為股骨及脛骨之間的緩衝墊,主要作用有:
- 分散膝蓋的壓力
- 減少活動時的摩擦
- 穩定膝關節
- 膝蓋半月板撕裂常見症狀如下:
- 疼痛
- 膝蓋活動度受限
- 膝蓋僵硬或腫脹,常是膝關節內有積水
- 膝蓋不穩、甚至有突出移位的感覺
- 膝蓋在某個角度卡住
- 膝蓋活動時有種說不上來的怪,主因是本體感覺受到影響
- 膝蓋內側半月板常合併內側副韌帶及前十字韌帶損傷,醫師會同步評估上述構造,並且以肌肉骨骼超音波評估膝蓋半月板及周遭組織的狀況,是否有內外側韌帶受傷、或膝蓋積液
- 2021年4月發表的研究發現,退化性半月板撕裂經過4次PRP注射,膝蓋疼痛及功能都有顯著的改善,而且效果可以持續到12個月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 Alessio-Mazzola, M., Felli, L., Trentini, R., Formica, M., Capello, A. G., Lovisolo, S., & Maffulli, N. (2021). Efficacy of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s for Grade 3 Symptomatic Degenerative Meniscal Lesions: A 1-Year Follow-up Prospective Study. Sports Health: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