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6月26日 星期日

孩子「發展遲緩」怎麼辦?如何透過早期療育協助孩子發展?


婷婷家是典型的核心家庭,一家三口的每日行程是先送婷婷到幼幼班,然後婷婷爸媽趕去上班,下班再接婷婷回家,回到家夫妻都累了也沒太多心力陪婷婷。直到有天發現婷婷的表哥跟她一樣四歲,但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而且婷婷跟表哥玩遊戲看起來動作不是很流暢。婷婷爸媽想起之前幼幼班的老師就提起過,婷婷的發展比起同齡的孩子似乎慢了些,建議到復健科評估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但婷婷爸媽聽到發展遲緩就不喜歡這個詞,深怕就醫的話讓婷婷留下不好看的病歷,然而如今再不就醫,更怕無法讓婷婷健康順利成長...

什麼是「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delay)意思是孩子在大動作(如跑跳)、精細動作(如畫圖)、知覺、認知學習、語言、社會心理、情緒控制等面向落後於同齡的孩子。發展遲緩的孩子可能在單一或某些面向落後,也可能全面性的落後。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為6 ~ 8%。台灣本土的研究統計則顯示6歲以下發展遲緩孩子佔比由1.9%(民國92年)增加至3.3%(民國97年)。然而隨著醫療普及以及家長對孩子發展的重視,以往被以為是「大隻雞慢啼」的發展遲緩孩子逐漸浮上檯面接受早期療育,許多以往進入小學才被發現的發展遲緩孩子,得以在6歲前的早療黃金治療期接受治療。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家長擔心帶孩子就醫,病歷上有「發展遲緩」的診斷,之後就學可能遭受歧視。其實儘早讓發展較慢的孩子接受評估及早期療育,給予適當的治療,配合家庭及學校教育,並且評估後續是否有特殊教育的需求,才是讓孩子健康成長最好的路。

早一天接受正規醫療,就是給孩子多一分機會。發展遲緩的孩子並不罕見,醫療及教育體系都不會對這些孩子有異樣眼光,反而是會投入更多資源,協助孩子的發展成長,給予適切的照顧,請各位爸爸媽媽不用擔心。


為什麼孩子會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可分為三大類:
  • 先天疾病:母親因素(吸菸、酒精、懷孕期間感染)、染色體異常、顱內出血、遺傳性疾病等
  • 後天因素:腦性麻痺、中樞神經感染、孩子受到外界刺激不足
  • 不明原因:據長庚醫院兒童復健科研究統計發現,不明原因的發展遲緩孩子比例反而最高
許多發展遲緩的孩子是因視力或聽力問題而刺激不足,因此若孩子對聲音或移動物品的反應較慢,務必提高警覺就醫評估。此外,發展遲緩常合併其他狀況,例如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症、自閉症光譜疾患等,若能早期發現,讓孩子接受早期療育,就能快一分讓孩子回到他應該有的發展軌道。

早期療育如何協助發展遲緩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有其特殊的性格及發展軌跡。早期療育是為孩子適情適性、量身打造的治療,也可視為是陪伴孩子走過這段路的獨特學習。

一般孩子習以為常的日常動作或語言溝通及社交,發展遲緩的孩子可能都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有所進展,早期療育是針對孩子發展遲緩的面向,由醫師及治療師團隊一同擬定治療計畫、陪伴孩子更快更順利的走過這段學習的路。

治療團隊會依孩子狀況設計治療的課程及安排一同學習的孩子,社交是發展遲緩孩子常需要特別發展的一環,透過治療師引導,讓孩子自然的跟其他孩子相處,是早期療育很重要的精神。早期療育主要包括下面的專業介入:
  • 物理治療:透過遊戲訓練,增強孩子的大動作控制發展、肌耐力及協調度。
  • 職能治療: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控制及協調性,例如畫圖握筆,並且提升孩子的情緒控管、社交技巧、認知及感覺統合等面向。
  • 語言治療:幫助孩子發展構音及語言發展,並且加強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讓孩子更能在各方面與外界溝通。
  • 心理治療:從認知及行為模式評估孩子在情緒、注意力及社交等面向的發展問題,並且給予諮商治療。
  • 藝術治療:以音樂、舞蹈、戲劇等多元形式,透過探索素材及表達,讓孩子增強內在的彈性及自主性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的任務不是只是帶孩子來接受早期療育復健,更要跟治療師溝通討論,在家中營造讓孩子可以持續學習的環境,透過跟孩子的互動,讓孩子離開醫療場域後依然可以自然的複習治療師擬定的治療目標。許多研究都發現,家長及照顧者對發展遲緩的孩子若能同步在家庭生活中加入訓練的元素,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孩子相當常見,而且多數發展遲緩是找不到原因的,因此家長不必過度內疚也不要擔心孩子若接受早期療育復健,會不會以後就只能走上跟一般孩子不同的路。讓有需要的孩子早些接受專業的早期療育評估及復健治療,不僅不會讓孩子被污名化,反而是讓孩子回到他應該有的發展軌道最快的路。

陳渝仁醫師的門診資訊


參考資料

  1. Lai DC, Tseng YC, Guo HR: Gender and geographic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al delays among young children: Analysis of th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registry in Taiwan. Res Dev Disabil 2011; 32:63-9
  2. Vitrikas K, Savard D, Bucaj M: Developmental Delay: When and How to Screen. Am Fam Physician 2017; 96: 36-43.
  3. Glumbic N, Grujicic R, Stupar S, Petrovic S, Pejovic-Milovancevic M.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Caregiver Skill Training Program o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Experiences From Serbia. Front Psychiatry. 2022 Jun 3;13:913142.

歡迎社群分享。如需全文轉載編輯,請與我聯絡 drpainlesstw@gmail.com,禁止修改文章內文,禁止商業使用,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名稱並且附上原文連結。陳渝仁醫師保留著作權 © Yu-Jen Chen all rights reserved